所在位置: 首页 > 独家观察

崔静: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时间:2024-01-30 09:09:20来源:中国集体经济杂志作者:崔静 点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依据。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站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力度,从管理理念、体系、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等几方面着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文章主要就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乡村振兴;问题分析;优化策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实施,优化和完善了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打好坚实基础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因现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适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新经济常态发展的要求,将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顺利实现。
 

  一、乡村振兴中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改善的意义
 

  (一)利于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制

  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而言是指优化创新各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基础上,保障农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即各地区农业发展中从传统独立经营模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才能在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确保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正确指导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此种情况下农村剩余人口呈现严重老龄化趋势,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且未接受过系统化培训,大多是凭借祖辈们流传下来的经验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农业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严重阻碍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利于各地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因而,各地区要严格执行乡村战略政策,积极探索农业经济科学管理的思路,深入研究农业生产中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以此充分发挥先进农业生产与经济知识的优势,以电脑农民创新农业生产理念,准确把控农业经济市场发展方向,制定科学而合理的生产方案,从根本上推动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各地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在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由于城乡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导致各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始终处在落后地位。比如,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不畅等,农民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增加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难度。所以,加强优化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保障各地区自然与土地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才能在有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保障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分析农业经济管理要素
 

  (一)资本要素分析

  如果站在投资主体角度分析的话,当前我国农业资本主要来自政府、乡镇等集体经济性质组织以及农村居民。然而政府部门作为农业经济投资的主体,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投资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发展趋势。农业资本投入的下降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对此,农业部门出台实施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明确指出了,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建设与发展投资,才能在巩固我国农业生产基础的前提下,全面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二)法治要素分析

  法治要素是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发展环境的支持。虽然政府部门颁布实施的政策法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依据,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实施仍然停留在建议和引导层面,并未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不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根本要求,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另外,农业经济发展中部分农民存在缺乏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治理工作开展的难度。所以,政府部门必须顺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将经济发展与法治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法治氛围,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要素分析

  通过对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发现,人口在达到适宜程度后,对经济发展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地区因为长期受到添丁进口、维系香火等缺少理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促进了农村地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但是最终却因为受到片面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家庭都出现了子女教育资源投入过大的情况,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而且对农业经济的全面提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人才要素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高素质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人才,而且还涉及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等各方面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在深入了解和认识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根据各地区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特色的科学化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就是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来说,既要熟悉和掌握农作物生长习性等知识,而且还应通过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落实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处。
 

  三、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农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模式严重滞后不适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约了规模化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其次,基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以老龄留守人口为主的农业生产主力军,接受和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能力有限,延缓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最后,与第二产业相比,我国基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经济发展与其他产业缺乏深度融合的现象,不利于各地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度挖掘农业生产资源,推动农业经济迈上新台阶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实施的首要目标。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现状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竞争力不足的情况。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现代化农业设备及生产技术不能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其次,虽然我国的农业科研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如果站在技术创新角度分析的话,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效果低下,不仅影响了农业自动化与科技化发展的成效,而且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日趋明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模式,因为受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延缓了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另外,农村地区对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仅制约了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而且对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部分已经完成了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地区,但是由于在专业农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信息化设备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完善管理机制结合

  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部门应该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力度,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首先,加强生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的优势,创新和完善现有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将时代要素与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融合在一起,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严格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现有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产品的剩余量,促进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有效提升。其次,加工管理。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完善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引进的速度,才能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创新改革现有农产品加工流程,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经营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分析本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制定帮扶政策推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拓展农业产业链,通过打造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方式,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重视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借助先进的农业生产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加快了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完善的速度,而且实现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1)政府部门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加大本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投入的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从农田灌溉设施、农机道路网、水利工程等几方面着手,为农作物高产丰产稳产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引进各类先进生产设备及技术,保障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为农户创造更多经济收入。(2)加强调整地区农业产业现有结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门应该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深入发掘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资源,构建特色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充分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与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相互合作的力度,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加大农业科研研究投入的力度,扩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广的范围,才能在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有效提升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
 

  (三)创设专业化管理团队

  政府部门在优化和完善各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人才队伍的优势,利用专业人才资源为农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作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来说,结合地区农业经济实际管理情况,有效制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为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改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发展思想与意识,积极学习并掌握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理念,保障顺利而有效地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而言,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发现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深入基层农村,帮助农户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与新技术应用存在的各类问题,提供专业且针对性指导帮助广大农户有效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此外,政府部门还应针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人才激励考核机制,调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农业生产任务的顺利开展。
 

  (四)加快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而且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各地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速度。(1)加大农业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业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资金投入的力度,建立专业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收集分析农业生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信息的共享水平,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2)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的信息化农业生产模式,准确把握农产品市场信息,为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和升级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依据。此外,为了达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目的,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农产品营销范围,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优化完善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完善体系是保障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门要结合地区农业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利用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决策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加快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建设的速度,打造全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运营格局,将线上与线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农产品栽种、农业机械化配套、农副产品营销体系,提高农产品种植质量和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其次,改善现有农业生产模式。政府部门应该将先进管理、管理方法融入农业经济实践管理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收集信息资料,为农业生产活动的科学、规范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产品种植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最后,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引进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经济附加值,构建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五、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实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政府部门必须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时,运用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根据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创新和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借助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玲.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22,03:117-119.

  [2]张熙亭.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02:44-45.

  [3]黄海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思考[J].商业文化,2021,36:47-48.

  [4]马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J].商业文化,2021,35:36-37.

  [5]侯凤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35:92-94.

  [6]史传峰.浅谈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36-37.
 

  作   者:崔静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农业农村局

  来   源:《中国集体经济》杂志2022年第26期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