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探讨

文旅融合视角下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长沙县为例

时间:2023-11-22 10:10:10来源:中国集体经济杂志作者:龙沛 点击:

  摘要:新时代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缺乏文化内核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深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才能提高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能级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在湖南“强省会”战略背景下,探索长沙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于长沙县的文化旅游资源赋存,在分析长沙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的基础之上,探索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沙县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助力长沙“文旅名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沙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走在一起,不仅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2018年,国家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职能融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文旅发展明确了路径:“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当前,湖南正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启动“文旅名城工程”。长沙县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和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让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长沙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及现状
 

  (一)长沙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1.政策保障

  长沙县始终把文旅融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工作,为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列政策保障。一是深度谋篇布局。长沙县结合国家、省、市政策,研究出台《关于开展文旅融合样板区建设的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构建“一核一圈四区”发展格局,为奋力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提供蓝图指引。二是力促政策落地。成立了文旅融合工作专班,具体对接镇街和科局,对县域内文旅项目进行摸排梳理,统筹文旅融合相关日常工作,确保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2.资源基础

  长沙县丰富多样的文旅资源,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绝好的“源头活水”。一是旅游资源丰富。长沙县作为“国家生态县”,山水旅游资源丰富,有松雅湖、乌川湖、影珠山、明月山、飘峰山等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目前长沙县拥有国家A级景区11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8个。还有3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红色经典景区1个。同时,长沙县还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有46个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文旅特色小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截至目前,全县成功创建5个省级、32个市级、3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此外,长沙县作为“力量之都”,依托先进制造业特色优势,拥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全县共有三一重工、远大科技、明和光电、湘绣城、金井茶厂等11家省级、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二是文化资源深厚。长沙县被称作三湘首善之地,有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资源。不仅有宝贵的非遗文化资源,目前全县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6处,其中国级2处、省级6处;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非遗名录体系,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4处、传承人16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5个。同时,长沙县还有相当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们主要集中在乡村,尤其以开慧镇、果园镇、江背镇、黄兴镇、福临镇、金井镇等的红色文化资源覆盖面广、点多、线长。这里有杨开慧纪念馆、陈树湘烈士陈列室、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田汉文化园、徐特立故居、李维汉故居、许光达故居、杨柳坡党支部、武塘纪念亭等20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遗迹。
 

  3.区位条件

  长沙县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并释放无限潜力。一是区位优势明显。长沙县处于自贸区、临空区、综保区、经开区、会展区五区叠加的区位,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同时,紧靠省会长沙市,“网红城市”长沙活跃的消费市场能有效地辐射到长沙县。二是交通便捷。长沙县交通网络发达,不光有黄花国际机场,京广、沪昆等高铁网络,京港澳、长株等高速公路;还有3、4、5、6号线的地铁网、磁悬浮连通县域内外。同时,还有100%全覆盖的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衔接城乡,形成通畅的交通网络,更好保证游客进入的便捷性。
 

  (二)长沙县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

  1.文旅融合业态日趋丰富。长沙县是一片红色热土,依托众多的红色人物故居、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载体,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21年全县红色场馆接待团队4000余个,游客368万人次。同时,长沙县作为“力量之都”,产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良,培育和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这为长沙县的工业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比如,山河智能、三一集团、上汽大众、远大集团等成为热门工业旅游点、研学游学基地。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全县工业旅游企业共接待各类游客突破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超过8000余万元。此外,还有“文旅+农业”、“文旅+民宿”、“文旅+康养”、“文旅+法治研学”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均在逐步形成。比如,路口镇依托大山冲森林公园和温泉资源,打造“文旅+农林”融合发展新业态。江背镇金洲村依托法治乡村示范点建设,打造了法治大道、宪法广场、法治人物雕塑群、皋陶书院等项目,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法治文化景观,发展形成“文旅+法治研学”新业态。
 

  2.文旅融合发展初显成效。长沙县作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名县”,近年来文旅产业发展较好,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仍然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实现了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的“双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97.6亿元,同比增长16.2%。接待游客人数2101万人次,同比增长16.7%。两项数据均在2016年的数据基础上翻了一番。而今年长沙县的文旅发展势头仍然值得期望。据2022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长沙县旅游接待总人数1584.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6.07亿元。其次,文旅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截至2021年,全县建设了1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3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室、130余处村级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打造了4个文体旅融合示范点,创建了10个文体旅融合示范村。同时,场馆建设提质升级,福临镇文化综合服务站、李维汉故居、田汉文化园、许光达故居、柳直荀故居斩获新荣誉。其中,福临驿站运营一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万的目标,创造约300个就业岗位。此外,“文旅+文艺”创新发展。依托杨开慧故居、许光达故居、田汉故居,创新打造红色儿童剧,并分别在相应场馆进行展演,让游客在可视化的情境中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
 

  (以上数据来源于长沙县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长沙县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长沙县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在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迈向更高水平的新形势、新环境下,长沙县仍面临着许多阻碍与挑战。
 

  (一)文旅资源利用不足,挖掘不深

  长沙县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仍然面临着文旅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不足的局面。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导致文旅无法深度融合。现代文旅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是旅游基础之上的文化内涵的竞争。对文旅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将难以引发游客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无法提供持续的关注点,容易出现“昙花一现”的情况。比如,位于长沙县中茂城的“南楚古都”,2018年因为“5D天幕下雪”的创新场景在抖音上走红。这个聚集湘绣、核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作坊体验、戏曲表演等项目的网红打卡点在抖音带来流量后,没有在深挖文化内涵上下大力气,使得传统文化的元素无法深度融入旅游产品、旅游体验中,最终导致没能持续保持热度。二是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地域特色。以县域内的红色旅游为例,目前大多设计流程为参观红色人物故居或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解等,互动性、体验性的环节甚少,难以给游客带去不一样的体验和感触。还比如,杨开慧故居和缪伯英故居均位于开慧镇板仓,距离相隔很近。而缪伯英故居“人气”总不如开慧故居旺,除开名气等方面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旅游点缺乏差异化打造,没有突出缪伯英作为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的“敢为人先”的特质。
 

  (二)文旅融合领域不广,层次不高

  一是文旅产业链延伸不足。“食、住、行、游、购、娱”配套产业链尚未形成,文旅融合的规模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如位于青山铺镇的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曾一度面临“游客多、消费少”、“只游不食、不住”的窘境。其实,青山铺镇不仅拥有“天华调研”精神、还有山歌、竹篾等非遗资源,具备产业链条延伸的基础条件。此外,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文创等产业的融合还处于传统发展模式上,而与数字经济、医疗康养、医美等新兴产业的融合更多处于理念阶段。二是文旅融合层次不高。由于融合发展思路不清、规律把握不准等原因,导致文旅融合变成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简单“叠加”,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旅游产品与服务中,并不能展现文化优势。比如,有部分乡村旅游点还停留在观赏农村风光、采摘瓜果时蔬的低水平上。
 

  (三)文旅配套还不完善,服务不优

  一是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弱项。部分景点存在停车场配套不够、餐饮服务水平不高、游客活动的公共空间不多、景区景点互联互通水平低、度假游客出行不便、沉浸式旅游点位少吸引力不够以及电子导游、电子地图、旅游厕所等设施不完备问题。此外,还有部分民宿存在基础设施差、房价偏高等问题,极大制约了游客的二次消费。二是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比如,没有提前对游客流量进行预判和分析,做好相应应急预案,导致在游客超过最大承载量时无法科学引导分流游客、车辆等,进而出现大规模拥堵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
 

  (四)文旅营销体系较弱,效果不佳

  一是文旅宣传平台整合不足。县域内城乡文旅资源信息存在分散化、破碎化等现象。亟待构建强有力的集信息发布、住宿预订、项目预约、产品采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平台,消弭游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旅游的便捷度和舒适度。二是文旅品牌营销乏力。对县域内文旅资源、历史文化、人文发展等方面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现在虽然有“微星沙”、“星沙融媒”等视频号作为宣传渠道,但存在宣传品发行量较少、点击率较低等问题;而开设的“文旅融合进行时”宣传专栏也存在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很多优质旅游点“怀才不遇”,引不来流量。
 

  三、推动长沙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深挖文旅优势资源,增加文旅融合厚度

  通过充分挖掘、有效整合县域内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文旅资源,提炼出历史、乡愁等文化要素和记忆符号,增加文旅融合的文化厚度,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劲动力。一是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需求正在向文化内涵提质。县域内独有的红色人物、革命故事、人文景观、历史遗址、传统饮食等等都可作为挖掘的对象,把它们中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提炼出来,形成以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等一系列富有星沙特色的文化体系。再辅以文化创意表达,给游客带去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比如位于长沙县果园镇的果园汽车改装厂在1985年生产了湖南省第一台农用汽车——桔洲牌农用车。它不仅见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高光时刻”,同时也是长沙县工业起步的缩影。对这类工业旧址背后的文化内涵、岁月印记的挖掘,便是对这类文化资源的极大盘活及最好利用。二是有效整合利用文旅资源。对县域内的各种文旅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在探索打造“五色”产业研学精品线路上下功夫。首先,顺应红色旅游的强大发展态势,对县域内的红色人物和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系统归纳提升,进一步优化“红色”精品研学线路。其次,依托长沙县丰富的工业产业点位以及长沙县委党校拟加挂“长沙先进制造业学院”招牌的契机,加快推进“蓝色”线路配套的优质课程、经验推介课程的开发。同时,统筹县域内的特色旅游村镇和特色农产品,将乡村优质资源“串珠成链、链接成网、全域发展”,拉通“绿色”研学线路。此外,聚焦县域内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古色”沉浸体验式研学线路。最后,结合长沙县全面推进“清廉星沙建设”的契机,整合县域内廉洁文化旅游点位,打造一条“青色”廉洁专线。三是加强文物保护与盘活。文物是城市发展的记忆和历史见证,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确保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制度设计和精准管理,注意盘活文物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所以,在城乡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历史文物保护,避免大拆大建,留下历史文化根基。同时,要以科技赋能,促进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用好用活“全县文物点保护区划数字化成果”数据库,实现县域内“不可移动文物可阅读”,让游客在景区也可以全程感受、共享文物活态魅力。
 

  (二)优化文旅产业体系,扩展文旅融合广度

  文旅产业可跨界融合、应用新技术,丰富旅游新供给,培育消费新热点,通过完善文旅产业体系,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拓展文旅融合的广度。一是推动文旅产业链优化升级。首先,要在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上发力。以星沙夜间经济为例,可充分利用长沙县吾悦、天虹、万象汇等商圈配置优势,通过探索打造数字光影秀等方式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把游客留下,刺激夜食、夜娱、夜购等消费,带动星沙商圈及周边的餐饮、娱乐行业的发展。同时,要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大力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医疗康养、医美等产业的结合与协调发展。比如,安沙镇整合串联当地多种异质资源,形成了集科普示范、乡村体验、文化教育、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其他村镇可借鉴成功实践经验,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串点成线延伸产业链条,激活旅游二次消费。二是创新文旅业态。培育航空旅游、康养旅游、科技旅游等多种旅游新业态。比如,利用黄花机场低空起降的飞机等特色资源,打造临空系列主题消费场景,吸引游客与飞机“零距离打卡”,发展“机场+”新型旅游业态。还比如,可以做好数字科技与文旅的结合文章,通过A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创新云旅游、云展览等虚拟业态。三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针对不同的旅游群体,进行差异化规划,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旅游文化衍生品系列,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同时,还可探索开发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科技+文旅”项目,或者将科技元素贯穿在旅游过程中。比如,在景区增设送餐机器人、无人驾驶游览车等,让游客深刻领悟长沙县作为“力量之都”的科技魅力。
 

  (三)完善文旅综合配套,提高文旅融合强度

  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软件”和基础设施的“硬件”配套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共同发力,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为文旅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首先,创新合作参与机制,大力推广“抱团”发展模式。比如,鼓励农民以土地、技术、手艺、资金等入股乡村文旅项目;鼓励农文旅企业与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家庭农场等合作,带动村域文旅发展。同时,明确收益分配机制。以合同签约制度来规范落实合作形式,最大限度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确保可持续的融合发展。二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通讯、水电、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游客量大的景区(景点)还可考虑建设装配式旅游厕所。同时,拓展文化阵地服务功能,推动现有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比如,可以探索在今年建成的星沙驿站拓展社区博物馆功能,为展示社区文化、市井文化提供有效载体。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服务,加强重点镇村的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建设,搭建“互联网+旅游”平台,全面覆盖游客出游的各项需求,为游客提供畅游长沙县的“活指南”,提升文旅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此外,推动文旅配套服务业提质提档,健全住宿、餐饮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人员职业素养及服务意识,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四)创新文旅营销方式,增加文旅融合温度

  文旅融合成果的呈现和推广很大程度上依赖营销。在如今文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旅游形式从传统模式向微旅游、沉浸式旅游等模式转变的时代,创新宣传营销新模式,讲好城市背后的故事,成为增加文旅融合温度,助推文化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一是创新营销思维。运用融媒体思维,利用微博、微信、B站、知乎、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展示长沙县的特色文旅资源、多视角分享旅游体验,增强可观性、可感性。同时,因地制宜挖掘各村镇的特色文旅资源,开辟一镇一品专栏。比如,金井“绿茶小镇”、路口“水稻小镇”、安沙“花卉小镇”等,打造具有传播效应的文旅IP。二是做好节会文章。以节庆、文化节、旅游节等作为重点贯穿在每年的旅游接待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城市曝光度和知名度。比如,持续做强长沙县乡村旅游节、“夜星城”消费节、茶文化旅游节、大型露营节等,在活动中立体推介长沙县、讲好星沙故事,进而拉动文旅消费。三是加强联合推介。推进构建“长株潭”、“湘鄂赣文旅合作格局,联合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对各地的知名旅游景区进行联合推广。比如,借助韶山和开慧党建联盟的契机,对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和长沙县杨开慧纪念馆进行整合包装,深挖故事细节和人物背后的精神品质,对外联合推介,促进两地文旅产业共兴。
 

  参考文献:

  [1]熊正贤.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6):38-45+141

  [2]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02):89-100.

  [3]周鹍鹏 王佳莹.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维度与路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7):93-98.

  [4]刘素平.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文旅产业提升策略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1):38-40.

  [5]海敬 符音.当前甘肃省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22,37(02):110-114.

  [6]彭晓花.湘潭市文旅产业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21.

  [7]赵川.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典型案例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8]孔蓉 杨晓能.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县委党校

  来  源:《中国集体经济》杂志2023年第32期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