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经济视角

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

时间:2024-01-24 09:50:46来源:农民日报作者:邓俐等 点击:

  “最重要的是‘干’,在改革创新中干!真正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日前,在重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上,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掷地有声地说。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调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实现集体有收入、农民能致富?近年来,重庆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坚守“为农服务”初心,把基层组织威信树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村产业和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重塑乡村经济基础,重构农村生产关系,在探索发展中“长”出体系、“逼”出办法、“磨”出路子,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
 

  “长”出来的体系
 

  2019年以前,地处山区的忠县拔山镇高阳村戴着一顶“穷帽子”,全村耕地2984亩,共有857户2759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几千元。穷则思变,高阳村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动员村民入股,第一件事就是建立1个种植基地,经营700亩土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2022年实现经营收入76万元。
 

  随后,高阳村又打开思路,开办起农资超市、便民超市、邮政快递超市。“我们村离场镇集市远,村民以前买包盐,来回要花7元的车费。”村党支部书记刘桂淑介绍,村里自办超市后,村民购物方便还不贵,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村干部还会主动服务,送物资上门。
 

  与此同时,高阳村以创新社会化服务为抓手,带领村民为本村和附近村镇提供农机专业服务、农村宴席服务、仓储租赁服务等。35岁的刘桂淑凡事干在先、走在前,她跟着厨师学手艺,亲自上阵办宴席,“脸上一抹一把油”;报名考驾照,操作旋耕机、收割机,“成了熟练农机手”……一股勇往直前的闯劲,带领高阳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高速增长。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41万元。
 

  在同处山区的巴南区鱼池村,年轻人多外出务工,“老村民”在家留守。村党委书记文承军发起《云上鱼池》村歌创作,不仅凝聚起“老村民”的心,还串联起了“云村民”“新村民”“荣誉村民”,汇聚各类专家、企业家、技术人才等共同出谋划策,“四民”协力共兴鱼池村。文承军说:“‘新村民’‘荣誉村民’营造了新兴业态,重新发掘了乡村价值;‘云村民’则通过线上线下推介,盘活‘沉睡’的乡村资源。”
 

  近年来,重庆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原则,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农民。今年,重庆把强村富民促增收作为“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的首要举措,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而这种基于自身资源优势“长出来的体系”,通过社会化的广泛参与,有规则、可持续的市场化运作,具有接地气、能生长的强大生命力。
 

  “逼”出来的办法
 

  “过去我们有田不想种,现在旱地大家都抢着种。”谈及村里的变化,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76岁的唐应全说,土地流转经营后,每户只剩下房前屋后的两三分土地种植蔬菜,看不到一块空着的田土。
 

  今年4月,大足区率先在长虹村启动实施“五合一”综合改革,村里2600亩田、1000亩土地、288亩低效园林地,经综合整治后,实现复耕复种,彻底消灭了撂荒地。
 

  所谓“五合一”综合改革,即在原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基础上,叠加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农村宅基地腾退、农村土地承包精准确权4项改革,这也是大足区农村改革的“一号工程”。
 

  唐应全坦言,现在的日子很幸福:“土地租金可观,一亩田每年600元,一亩土地每年300元。务工收入也不错,业主聘请,一年能挣2万多元。”
 

  据了解,大足区实施“五合一”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从而解决过去各部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效果不佳的问题。
 

  问题倒逼办法,在清楚资源边界、政策边界以及能力边界的情况下,重庆鼓励各地有规则地进行改革。为让农村资产活起来,忠县新立镇将数智服务平台与重庆土交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全面对接,村集体和村民将闲置资产、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承包地等流转交易需求信息一键推送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灵活、便捷、高效。截至8月底,新立镇已完成存量土地流转交易23宗,合计2299.6万元。
 

  大足区和忠县只是重庆改革创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重庆以“三化”(一体化、规范化、数智化)集成为抓手,构建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流转交易体系,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企业化改造。同时,围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制度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改革试点探索,有效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累计流转承包地经营权1520万亩、流转率42%;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约1.1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1117万亩次。
 

  “磨”出来的路子
 

  眼下,又到稻谷成熟丰收季。忠县马灌镇的焦兴武再也不担心家中缺劳动力了。一个电话,马灌镇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的收割机便上门了。“突突突”,收割机在稻田中切割、脱粒、稻秆还田,不到半小时,金灿灿的谷粒便在家门口堆成了小山。
 

  近年来,针对土地分散、缺少劳动力的小农户等经营主体,忠县探索实践“1+9+100+N”基层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1个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平台、9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10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衔接N个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生产管理单元”,形成“管理平台统筹调度、服务中心运营指导、星级社链接经营主体、联合创建管理单元”的分级管理运行格局。
 

  马灌镇供销社率先成立全县第一家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购置各类农业机械设备,建立“农资+科技+服务”体系。今年,该中心签单3000余份,托管土地2万余亩,服务面积6.8万亩次,服务收入预计突破280万元。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既能帮助小农户等主体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又解决了当下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忠县供销社副主任郝义树说。
 

  “逼”出来的办法,“磨”出来的路子,才是最有效的。铜梁区乡村产业发展中,面临三农整体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利益分配机制不活三大问题。该区深入调研后,以“巴岳农庄”试点破题,抓住“搭平台聚要素”“强管理重经营”“建机制防风险”三个关键环节,走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子。
 

  当前,重庆已建立起各区县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统筹推进,区县、乡镇、村具体负责的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协作、一体作战的工作格局。在各区县全面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经营有效分离,结合实际,多种形式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路径,推行现代企业治理架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
 

  接下来,重庆将重点抓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摸底,整合“村村旺”“渝农金管”“为村耕耘者”等平台,探索强村公司改革,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坚决遏制耕地撂荒,防止耕地“非粮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
 

  据统计,重庆市9200个村、8.5万个组已全面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立了以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架构,98%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上半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村分别占73%、47%,巴南、沙坪坝、梁平、城口、垫江、武隆、石柱7个区县已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全市交易额3.48亿元。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