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探讨

吕国英:纵笔舞墨矗兰魂

时间:2023-10-19 09:43:03来源:中国集体经济网作者:吕国英 点击:

  中国传媒大学书画协会、兰花画院10月10日共同主办了“魅力中传—安亮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后,廖祥忠与嘉宾和教职工代表们一同参观了书画展。
 

  “魅力中传—安亮书画作品展”,共展出书画作品197幅,其中书法作品43幅、国画作品148幅、印章作品2幅、油画作品4幅。共展出画家安亮临摹及个人创作的兰画作品50幅。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安亮从古人爱兰、植兰、咏兰、画兰等角度入手,考证、收集了自有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以来中国传统兰花文化资料。中国传媒大学现场获捐赠《兰韵史萃》一百册。
 

  为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秉承中国传媒大学“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校训,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才,中国传媒大学书画协会、兰花画院10日共同主办了“魅力中传—安亮书画作品展”。
 

 纵笔舞墨矗兰魂 
吕国英在“张安亮兰画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安亮先生的兰画个展,可喜可贺,又选在中国传媒大学这个风水宝地,别有一番喜庆之气弥漫荡漾。
 

  “双节”刚过,又逢“双十”。今天,是个好日子,张安亮先生兰画展,选在这么个特殊节令与时空的交汇点上,既显匠心,也富寓意,给人更多的联想与审美感受。
 

  说张安亮先生的兰画,不能不谈一部书,这部书就是《兰韵史萃》。这不仅一部大书,也是一部奇书,还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在我看来,这部书,不仅前无古人,也属后无来者,或者很难再有来者。这样一部,集兰、汇兰、融兰、藏兰之书,简直就是中国兰文化的百科全书,或称是不可多得的几近囊括兰文化的纸上博物馆。
 

  这部书,从“说兰”“咏兰”“赏兰”到“画兰”,构成逻辑建构。以规模内容论,藉以文字、人物、图示、画片等多形式、诸元素,对中国兰文化追根求源,相应相牵;应有尽有,穷尽应有,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以人文时空论,跨越远、古、近,纵横几千年,通过诗词歌赋、经典故事、历史传奇、兰画诸象等大纵深、阔时境、多维象之观照,对传统兰艺术及其审美进行全方位、入细微、无遮蔽的挖掘、梳理、甄别、遴选,用八年时间,精心编撰,形成了这部关于兰文化艺术的鸿篇巨制。
 

  由著兰到画兰,其实是兰之隐显、一象又面。张安亮先生今天举办这个兰画个展,也就自然而然。
 

  张安亮先生的这个画展,展品不多,画幅也几近小画,有不少画作属于独株单卉。但只要在驻足画前,走进画境,定心赏读,就能感受到作品的张力。纵笔挥写、随墨点画之间,即彰显兰的神韵、兰的精神,很耐看,有味道。
 

  从形式语言、笔墨构成与审美境界等诸要素上,如果要对张安亮先生的兰画,作一简单概括的话,我个人觉得,高致灵动、唯美侘寂、纯雅孤傲、宁静安谧,这几个侧面与维次,或许构成了其作品的突出特征与个性显现,这也是兰画艺术创作所具有的审美境界或所追求的共性表达。
 

  这样概括,或许显得抽象。具体说,或者掰开揉碎看,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看点——
 

  一点是“纵书”。

  “纵”是纵横、纵逸之“纵”,“书”是书写、书画之“书”。纵书就是恣性书写。中国传统书画,是书与画的统称。其实,书画同源。就书与画而言,书是画的灵魂,画是书的妙造。或者说,无书难成画,如画无不书。这应该是书与画的骨子里的关联。中国传统写意艺术,讲究以书入画,画之由书。尽管,书写之书与绘画之书不同,甚至大有不同,但为画缠书似成共识。实事求是地说,书与画毕竟是两种艺术形式,“书之书”与“画之书”终究有殊。但不能否认,写意艺术创作中,有一绘画题材或审美对象非常特殊,完全可以以书为画、仅书成画,这就是“兰”,就是以兰为唯一主题与审美对象的艺术创作。书至画时画自臻,这应该就是对经典兰画的品鉴与妙赞。张安亮先生画兰,几乎是纵书为画,由书成兰,显示出非常的书写功力与用笔技巧。
 

  再一点是“劲舞”。

  “劲”是强健、有力,“舞”是翩翩起舞、长袖善舞。兰花与“梅竹菊”共有“花中四君子”之称,古往今来,始终受到高士贤达、文人墨客们的追捧与喜爱,并具以高贵典雅、坚贞贤良、高洁美好、俊雅脱尘之美誉。兰花殊美,远古入画,千秋高品,万世崇尚。据考证,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张安亮先生的这部《兰韵史萃》中谈到,早期智人就在陶器上刻画兰花图案,时间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兰花为什么能打动人,为什么被赋予那么多的寓意?兰花其枝叶之舒美,花色之明丽,花香之幽远,均为兰花所奇,从视觉感受言,其枝叶无疑是夺目、亮睛之处。兰叶纤长、杪尖,刚柔并济,翕辟张合,劲曲圆转,尽显雅媚而不媚,傲视浮尘而无尘。这就为以书入兰,提供了难以伦比的审美意象。看张安亮先生兰叶之笔踪墨迹,有的一笔兰叶,如纵若横画面,几度妙然翻转,很容易联想到“寂寞嫦娥舒广袖”“谁持彩练当空舞”诗句当中的舒展、劲舞之美。
 

  又一点是“尽简”。

  “尽”是尽心竭力之“尽”,“简”是简洁洗练之“简”。中国写意画,以简为美。这里的“简”是抽象、概括。道家哲学中,有“大道至简”之论,将其“传移”至美学领域,就有了“大艺至简”之说。如此,简是一种境界。张安亮先生画兰,常作一株兰。今天展示的作品中,单株兰画也占有不小的比例。一幅兰画,几片枝叶、数枚花瓣,不仅造型尽简,而且只用水墨挥写,可以说是到了“至简”的程度。
 

  就至简说绘画,很容易想到,被列为20世纪艺术大师的欧姬芙,这是个经典的传奇。她以半抽象半写实创作,主题多为花朵微观,常常只画一朵花、一枚花瓣,被称为独卉艺术大师。张安亮先生爱兰如痴、醉兰若妙,在“独兰”创作中,完全可以走进自我世界、另片天地。
 

  还有两点,比如“多维”“孤寂”,既是画境“高点”,也是“看点”。前者指多时空、多维度,后者指清幽高远、孤芳自赏。
 

  释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张安亮先生的兰画,也有“一叶多维次,一花多时空”之妙,可以说“一笔千回百转,独划显隐幽明”,寥寥数笔,就力求写出兰的精神,呈现兰的神韵。
 

  说到“孤寂”。日本古典美学范畴中,有“侘寂”之语,源自茶道文化,表示“简素、枯槁、幽玄、脱俗、静侘”之美,这是一种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美感,是一种需要用心去体验,用心追求自然宁静,闲散安逸的体验。兰花常常成为这种审美语境中的核心要素,甚至唯一主题。张安亮先生的兰画,透过兰花的原始存境、自然生态,高洁典雅、质朴孤傲等,以简约概括的造型、极简的笔墨语言,创制孤寂、静侘之美的兰画作品。
 

  中国写意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载演进,代出大家。仅就兰画艺术而言,似乎没有一家不画兰。我们所熟悉的八大、徐渭、石涛、郑燮、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王雪涛等,不仅皆喜画兰,而且都是高手。张安亮先生收录于《兰韵史萃》的名家就有519位。对后步者来说,他们不断创造历史,也持续留下课题,是一种特别“宣示”,更是一种非常“挑战”。比如,传承与传统,比如,师“外”与师“内”,又比如,立象与立念,还比如,美与审美。
 

  传统是一种特殊的财富,是个大宝库。传承就是将传统中优秀的东西传下去。传统之所以能够传承,是因为传承中须有创新,也就是推陈出新。没有创新的继承没有价值,没有继承的创新也无意义。艺术,尤其如此。
 

  张璪曾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阳明开悟即语:“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其实,“师外”尤须“师内”;师外,容易走向具象写真,以至于将古今中外经典作品本身,也作“师”之对象,导致临摹、抄袭,乃至复制。长时间以来,文艺诸领域出现的乱象,不能不说与之难脱干系。就以审美对象创作而言,师“外”不易,师“我”更难。师我就是师内,就是向内观照;如王阳明所言,心外无花,花若入心,其颜色才能“一时明白起来”。张安亮先生爱兰如痴,有“兰痴”之誉,可见其兰妙化“心源”之殊,痴于兰花创作,也就自然而然。
 

  关于立象与立念。象,就是形式语言;念,是艺术思想。立象难,立念更难,因为艺术理念决定艺术创作;艺术形式取决于艺术想象。我在原创论著《“气墨灵象”艺术论》一篇文论(《论艺术创作十大命题》)中,专门论及“立象”与“立念”的逻辑关联。
 

  艺术家之创作,“表象”看是“立象”問題,本質上說卻是“立念”問題,或者说立念决定立象,因为“念”是魂,“象”是显。一般说来,“立象”是“立念”的前奏,也是“立念”的支撑,且左右“立念”;“立念”是“立象”的遵循,也是“立象”的抽象,并反过来引领“立象”,实现更高层级的循环,最终达到“立象”与“立念”的完美统一。
 

  从艺术创作实践看,立象与立念关系中,有先“象”后“念”者,也有先“念”后“象”者,并且有自“象”自“念”者,也有自“象”他“念”者。但成就文艺大家者,不管是先“象”后“念”,还是先“念”后“象”,均为自“象”自“念”,或自“念”自“象”。因为,艺术贵在不同,也难在不同,更成在不同,而不同就是个性,个性就是自我。
 

  张安亮先生用八年时间,熟读兰文化与艺术史,整理上下几千年的兰文化艺术资料,编撰成就《兰韵史萃》,是了解传统、认知经典、升华审美境界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立念”过程,必然深刻影响其兰画创作。
 

  关于美与审美。柏拉图与苏格拉底认为:“美是难的。”柳宗元曾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张世英觉得:“美在自由。”“‘气墨灵象’美学新命题”认为:美是“气墨灵象”。
 

  显然,美,只是一种审美存在,而审美取决于审美境界。艺术家的审美境界越高,其作品的艺术境界就越高,作品艺术价值也越高。
 

  艺术家的审美境界,取决于其生存世界所能滋养的精神境界。齐白石直言,他只画亲眼见过的,从不画不熟悉的(事物),而张安亮先生只画其痴迷的(兰花),凡入画境皆有兰。尽管兰文化深刻演进几千年,尽管兰艺术代有大家、矗立一座座高峰,对后来者均是不可挑战的挑战,对张安亮先生来说,画兰已经深度融入了其生命感受,成为其精神情态的重要构成。有理由相信,其兰画艺术将会走得更远、攀得更高。
 

  2023.10.10·北京

 

  

  吕国英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中华时报传媒集团艺术总监,长期致力于哲学、美学、文艺学、文化史与思想史学研、探究,创立“气墨灵象”文艺理论新体系,开拓美学新认知;提出“‘书象’审美”新命题,追臻狂草新境界;探索哲慧新诗派,构建诗美新维境;抽象精粹牛文化,国学千载“牛”纵横。出版专著多部、原创艺术评论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上千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多篇(部)作品获国家、军队重要奖项。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精神维次决定审美境界;超验审美统摄艺术未来;“书象”由“象”;书美“通象”;诗贵哲思润灵慧。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