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统筹改革创新 推动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全国联社系统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淄博召开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五届五次、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八届五次理事会要求,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新质发展,完善改革机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23日,2025年全国联社系统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淄博召开。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张崇和出席会议并讲话。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楗夫出席并致辞。中国轻工联、总社党委副书记王世成,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新胜,淄博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希民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中国轻工联副会长、总社副主任杜同和主持。中国轻工联秘书长、总社副主任郭永新介绍《轻工城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编制思路。中国轻工联副会长、总社副主任单位,部分省市联社以及总社、淄博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
张崇和主任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在此重要节点,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联社系统工作座谈会,对于强化联社经济工作的全局统筹与精准指导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张崇和主任指出,联社经济大部分是传统产业。《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现代治理体系、推动企业新质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合作发展机制,既传承联社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优良传统,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工作指引。
张崇和主任就推动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意见。
——加强统筹指导,发展联社经济。要强化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制好《指导意见》,明确发展路径、重点和措施,深化联社互学互鉴,激发联社经济活力。总社要建好全国联社分类数据库,精准指导地方联社整合资源,引进技术,拓展市场,创新发展。要总结四川、西安等联社通过政策汇编和研究报告指导联社经济发展的做法为全国联社经济提供可复制经验。地方联社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运用深化调研、维护权益、强化联动三大手段,推动联社经济有序有效发展。总社和地方联社要借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研究建议优化政策机制,完善治理体系,为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新政策、新支撑。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联社经济。近年来,各地联社在改革创新中,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一是科技支撑创新。2024年,浙江联社向3家企业研发投入7000余万元,同比增长近30%,2家制造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10%,多个研发平台、技术项目获省级表彰,带动了联社经济发展。上海联社建立智能生产中心,驱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二是发展模式创新。广轻控股、厦门联社探索“工美+文旅”“物业+服务”新模式,通过行业展会、乡村振兴项目,激活传统产业,培育新增长点。三是平台服务创新。山东联社发挥中小企业中心作用,启动工美产业孵化中心项目,推动联社经济创新发展。江西联社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服务联社经济。四川达州联社建立培育库,支持企业“上规、上云、上榜、上市”。地方联社平台功能丰富,从政策、资金、技术、法律等方面,为联社经济提供综合性服务。四是激励机制创新。广州联社实行专项奖励,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山东联社完善“三能机制”,改革优化绩效考核。上海联社实施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形成激励机制,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五是资源整合创新。多地联社聚焦主业,用好闲置物业,盘活低效资产,整合资源,助力联社经济发展。这些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联社之间要互学互鉴。总社要加强总结,推介指引,让联社改革一地创新,多地受益。
——融合八大轻工,发展联社经济。近年来,中国轻工联为落实总书记要求,提出了践行国家战略,建设“八大轻工”。即创新轻工、品质轻工、绿色轻工、智慧轻工、时尚轻工、特色轻工、放心轻工、技能轻工。联社经济创新发展可以融合“八大轻工”建设,借力借机发展自身。在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融合“创新轻工”“智慧轻工”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展创新型、数字化联社经济。要融合“绿色轻工”发展,加强绿色设计,推行绿色标准,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促进清洁生产。厦门联社光伏项目,年发电达120万度,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要融合“品质轻工”“时尚轻工”发展,培育联社经济名品优品,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壮大发展。近年来,上海联社推动品牌文创,借助“敦煌·故宫文化”影响力,发布80余款文创品牌民族乐器,促进了民族乐器发展。西安联社打造“唐富贵”“汪氏皮影”等文创品牌,走进中心城区,入驻机场航站楼,形成文化消费新场景。广轻控股推出“粤好礼”工美文化产品,带动岭南文旅品牌升级发展。要融合“技能轻工”发展,开展联社经济职业培训评价,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联社经济人才,支撑联社经济发展。四川联社连续4年,组织1500余名选手,参加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要融合“特色轻工”发展,推动联社经济集聚发展,培育联社经济产业集群。这些年,泉州联社主导培育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获评“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成为联社集群中的佼佼者。山东联社有60多个省级轻工产业集群,还需要提升层次,做大做强。各地联社要结合“八大轻工”建设,探索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助力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轻工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坚持保值增值,发展联社经济。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是联社系统核心使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联社系统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约为3329亿元,年营业收入2648亿元,利润近280亿元。浙江、上海、北京、四川、山西等联社资产总额位居前列。2024年,北京联社营业收入增长35.7%,资产保值增值率100.85%。厦门联社合并利润1.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2.31%。上海联社营业收入12.63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良好。贵阳联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西安联社集体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8%,控股企业增长12.18%。沈阳联社利润同比上升80%。各地联社资产保值增值效果明显。高质量发展,资产增值是基础。在联社经济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各地联社要维护集体资产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股份制改革。要加强资本运营,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加大资产监管力度,健全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内控制度,确保联社资产保值增值。在股份投资运营中,坚持派驻董事、监事,加强投资监管,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强化人才建设,发展联社经济。人才是决定联社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联社经济人才短缺,尤其缺科技创新、经营管理、智能应用方面的人才。加强联社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尤为紧迫重要。要培育联社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发现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大胆探索、干事创业。要培养联社经济技能技术人才,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工美大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组织联社企业参与和开展行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参加工艺美术、相关产业技能高研班,培养一批联社经济急需的技能人才。2024年,浙江、四川等6个省市联社,开展工艺美术职业技能培训超过 2000 人次;广东、西安联社,承办国家级轻工技能竞赛,带动了当地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目前,轻工业从业人员3500万人,其中技能劳动者超1000万人, 高技能人才300万人。整个轻工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还很重。要推动改革选人用人机制,引入竞争和激励,实施青年人才吸纳计划,利用联合会、总社资产财务专题培训、联社干部轮训、质量管理提升培训、绿色标杆示范培训、轻工相关产业专题培训等培训资源,全面加强联社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马晓磊在致辞中表示,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传统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中国轻工联、总社聚焦轻工强国,深入推进“八大轻工”建设、“八大新质”发展,着力完善“十大促进”机制,有力推动轻工业和城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淄博轻工业产业基因深厚、产城联动紧密、发展优势突出。特别是在中国轻工联的指导支持下,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淄博与世界交流互鉴、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淄博期盼各方继续支持,携手共进,培育打造更多优质项目、优势赛道,书写淄博轻工业互利共赢新篇章。
王楗夫在致辞中表示,山东是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开展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和“链长制”工作机制,在发展轻工业方面,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轻工、食品及生物制造2大产业被列为标志性产业链,2024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高于全国轻工业0.6个百分点。他强调,面对复杂国际贸易形势,要深化合作交流,推动轻工领域产业链发展,发挥省轻工联社职能优势,加强与全国轻工联社交流合作,助力山东轻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并欢迎企业家来山东交流洽谈、投资兴业。
座谈会上,来自地方的中国轻工联副会长、总社副主任单位负责同志赵德利、马辉、关坚韧、潘晓岚、戴智、李建斌及部分联社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指导意见》,分享实践经验,积极建言献策。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的及时召开意义重大,对于指导新时期联社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各地联社表示,将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落实会议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轻工强国的宏伟梦想,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座谈会前,张崇和主任、马晓磊书记等领导参观淄博市特色轻工产品展,对淄博轻工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进行考察指导。会后,与会代表还对当地陶瓷工业遗址代表:颜神古镇、陶瓷、琉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
- 上一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头承担6项国…
-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