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殿堂

百世迁徙人异人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

时间:2025-04-21 10:55:36来源:中国集体经济网作者:艾释慧 点击:

  乡远十里少不识,

  城近三尺多生邻。

  千载演进物化物,

  百世迁徙人异人。
 

  吕国英先生短短四行哲诗,精妙且准确地完成了一次现代性审美诊断——文明迁徙的双重变奏:空间坍缩与精神熵增。
 

  从差序格局到数字荒漠
 

  “乡远十里少不识”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空间诗学——以宗祠为中心的辐射半径中,“十里”是土地伦理的丈量单位:春播秋收的协作催生熟人社会,井台槐荫的闲谈织就关系网络。这种空间认知自带温度计量,冯友兰笔下的“乡土中国”在此获得拓扑学印证:物理距离与情感密度正相关,血缘地缘的经纬线编织出道德共同体。


  “城近三尺多生邻”却撕开现代性帷幕:电梯间的0.3米社交距离,承载着齐美尔所述“都市人心理防御机制”。当单元楼取代四合院,GPS定位消解“抬头见山”的空间感知,我们正经历列斐伏尔批判的“抽象空间”殖民——物理距离被算法压缩(外卖30分钟达),情感距离却被流量经济无限拉伸。微信5000好友的社交泡沫里,“生邻”成为德勒兹“无器官身体”的都市注脚。
 

  工具异化与认知折叠
 

  “千载演进物化物”揭示技术文明的吊诡逻辑。从青铜器到区块链,工具演进本应拓展人类自由,却在加速主义中走向异化:智能手机从通讯工具进化为器官代偿,短视频算法重构神经突触连接,印证斯蒂格勒"技术毒药"的预言。当物不再是海德格尔“上手的工具”,而成为支配主体的“座架”,人类正滑向汉娜·阿伦特警告的“劳动动物”深渊。
 

  “百世迁徙人异人”则指认全球化时代的认知折叠。当迁徙从“闯关东”式的生存选择变为“数字游民”的主动漂泊,文化基因的变异速度超越生物进化:Tinder滑动解构古典爱情,元宇宙分身消解肉身认同。鲍曼“液态现代性”在此显影——个体在消费符号中持续重构身份,却陷入拉康“镜像阶段”的永恒焦虑,成为德波笔下“景观社会”的表演囚徒。
 

  道家弦音与现象学重奏
 

  诗中数字玄机暗藏东方智慧。“十”与“三”构成《周易》“三生万物”的现代变奏,揭示技术理性对天地人三才秩序的颠覆;“千”与“百”的时空对位,则呼应柏格森“绵延”理论,在记忆褶皱中照见文明熵增。诗人以“物化/异化”的辩证结构,重启庄子“物物者非物”的古老思辨,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形成跨时空共鸣。
 

  这种批判性绝非简单的文明怀旧,而是指向哈贝马斯“未完成的现代性”——在量子纠缠与ChatGPT共舞的今天,我们亟需构建“第三空间”:将乡土社会的伦理温度注入数字契约,让老子的“自然之道”与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在脑机接口时代重新协商。或许正如本雅明所言,文明的救赎就藏在传统的星丛里,等待被辩证意象重新激活。
 

  在解辖域化中“认识你自己”
 

  吕国英先生的四行哲诗犹如微型黑洞,在28个汉字中压缩了人类文明迁徙的史诗级张力。当我们凝视“物化物/人异人”的镜面,看见的是普罗米修斯之火投射的文明阴影:技术解放与精神囚禁、空间坍缩与认知过载的量子纠缠。或许答案不在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德勒兹“根茎思维”的启示中——在算法洪流里重建具身认知,于数字荒漠中培育情感绿洲,让每个现代游牧者都能在解辖域化的风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现象学锚点。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