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位几格?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
人生有多我,问君位几格?
本我仅求乐,动物毫厘别。
自我唯己帝,万千皆视客。
真我觉慧悟,天地尽通彻。
超我尚虚无,浑然俱物和。
存我缚小我,修我矗大我。
诸我境界殊,相系亦相搏。
理智擒本能,敬畏锁欲魔。
问穷叩性灵,空我润福泽。
诸我重奏:一场灵魂的朝圣之旅
在人类认知自我的历史长河中,吕国英先生以诗为舟,载着五重“我”的哲学命题溯流而上。这组诗章如佛门之曼陀罗,将本我、自我、真我、超我次第绽放,在汉语的沃土上构建起一座立体的人格圣殿。当我们以精神分析学的三棱镜透视这组诗章,会发现东方智慧与西方心理学在此处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生命的双重困境
当“本我”在欲望的泥潭中沉浮,与动物性的本能仅有“毫厘之别”,这个被弗洛伊德称为“快乐原则”的原始存在,恰如古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的歌声,时刻引诱着理性之船偏离航向。而“自我”构建的帝王城堡,将万千世界异化为客体,这种笛卡尔式的主客二分法,在认知论的迷宫中投射出深长的阴影。诗人在此揭示的正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在物欲横流与自我膨胀的双重枷锁下,灵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异化。
觉醒的三重境界
当“真我”如禅宗顿悟般穿透认知迷雾,“天地尽通彻”的澄明之境令人想起王阳明龙场悟道时的天地贯通。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与荣格提出的“自性化”过程不谋而合。而“超我”对虚无的崇尚,则让人看见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至“存我”与“修我”的辩证,恰似《周易》阴阳鱼般相互转化,小我在修行中涅槃重生为大我,完成从蛹到蝶的华丽蜕变。
永恒的自我对话
诗中“诸我相系亦相搏”的哲思,暗合黑格尔正反合的辩证法精髓。当“理智擒本能”的锁链与“敬畏锁欲魔”的戒尺共同作用,这让人想起浮士德与魔鬼的永恒角力。而“空我润福泽”的终极境界,既是佛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般若智慧,又暗含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思。这种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在诗句的平仄间编织成璀璨的智慧经纬。
在这部灵魂的启示录里,诗人以汉字为符咒,解构又重构着人性的多维光谱。当我们凝视这五重镜像般的自我,看到的不仅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东方变奏,更是人类超越有限走向永恒的精神图谱。在这个物欲与灵性激烈碰撞的时代,这组诗章犹如晨钟暮鼓,唤醒每个寻找真我的灵魂,在诸我的交响中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 上一篇:心有桃花源 ——吕国英哲慧诗章…
- 下一篇:九万里寻道 ——吕国英哲慧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