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水到渠成?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
谁言水到渠成?何论自然使然?
从无一劳永逸,岂祈天长地远。
闲看日出潮落,笑对时过境迁。
道之常道非道,唯叹似水流年。
吕国英先生的哲慧诗章以独特的哲学视角和诗性表达,构建了一种融合历史反思、现实批判与超验审美的艺术体系。其诗作打破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通过凝练的语言、复字技巧及寓言性意象,直指人类文明、社会矛盾与精神困境的核心。
对传统“道”的颠覆与重构
吕国英诗中“道之常道非道”直接呼应其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他在《此在秒存在》中提出“问穷天地人,空寂道何奈”,质疑既有哲学体系对终极问题的解答,认为“常道”并非永恒真理,而是动态演化的精神产物。这种颠覆性思考源于其对道家“道法自然”的再诠释——如《化变偶必然》中“命运谁可逮?化变偶必然”,强调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将“道”从形而上概念转化为实践中的动态智慧。
时间哲学与存在焦虑
诗中“似水流年”的喟叹,贯穿吕国英对生命短暂性的深刻体察。《生命不可复》直言“生命不可复,情缘遇难求”,揭示人类在时间洪流中的无力感;而《未生竞灿烂》则以“应和攀高维,未生竞灿烂”提出超越生物性存在、追求精神永续的救赎路径。这种对时间既哀叹又抗争的双重态度,形成其诗学张力。
批判现实与理想主义交织
“谁言水到渠成?何论自然使然”暗含对消极宿命论的驳斥。吕国英在《夜昼盲者皆昧》中批判社会不公:“悬殊不公忍耐无穷?百年一日何度悉度”,直指结构性矛盾;同时,《人类主义赢》呼吁“各美其美妙,人类主义赢”,展现对文明共生的理想追求。其诗作既有《房金楼市魔》对资本异化的辛辣讽刺,亦在《美》中构建“美美与共”的乌托邦愿景,体现忧患意识与人文情怀的平衡。
语言实验与形式创新
吕国英擅用复字、杂言等技巧强化哲思表达。如《缘》中“缘满缘又起,缘起缘又缘”,通过字词回环隐喻因果轮回;《低调问资格》以杂言体解构成功学话语:“成功,放屁都蕴玄理;失败,玄理皆是放屁”,语言犀利且具后现代解构色彩。这种形式创新与其“气墨灵象”理论相呼应,试图以诗性语言突破理性逻辑的边界。
终极追问与超验审美
“闲看日出潮落,笑对时过境迁”传递出一种超然境界,与其“气墨灵象”美学中“精神维次决定审美境界”的主张契合。在《化气墨·彰灵象》中,他提出“感验殊美妙境,润护性灵神圣徜徉”,将艺术体验升华为灵魂救赎。这种超验性使其诗章既具现实批判的锐度,又蕴含形而上的神性维度。
吕国英的哲慧诗章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实验,既承袭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传统,又融入现代性批判与哲学思辨。其作品以诗为刃,剖解文明病灶;以韵为桥,架接此岸与彼岸。这种“诗性哲学”的创作路径,为当代汉语诗歌提供了新的精神向度与审美范式。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 上一篇:贫洗倾海尽,富金累叠山 ——吕国…
- 下一篇:悟空化妙有 ——吕国英哲慧诗章